谈自控力首先要谈“愤怒”
每个人都因愤怒无法排遣而烦恼,也曾因发泄愤怒而后悔,如何面对纷扰的环境,如何应对自己内心的愤怒?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心理专家指出,愤怒的直接产物就是:分心、判断力下降、草率行事、易于作出错误的反应。此外,它还常会导致消沉。发怒时还容易失去自我反省力,并失去自我控制。会导致懊恼和悔恨,事后每当想起那次发怒时的情景——他又会注意力分散,心事重重,行动迟缓。
愤怒乃是人的本性,从来不愤怒的人是没心没肺,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成就;为一点儿小事斤斤计较,动辄发怒,甚至暴跳如雷,这样就会害人害己,小不忍则乱大谋。
制怒与制行:
与“制怒”最相关的一个字是“恕”。《论语"子路》“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一言而行之终身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在此,孔子首先强调“愤怒”作为一种存在的客观性,让我们不要回避,同时强调对自身言行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既尊重人性,又付出有效行动的作为乃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的办法是:任由情感状态存在,用有效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当问题得到解决,愤怒自然消失,而你的心灵也达到了升华。
面对侵犯,愤怒表明了你的立场,表明你为了保卫你的尊严、权利、领地而不惜一切代价,表明你需要重建规则和秩序。对于轻微的冒犯要给予宽容,对恶意的侵犯在给予警告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报复,要有理、有利、有节。但是,这个原则不适合比赛和考试之中,你的对手可能企图故意激怒你,用“不战”的手段来达到“战胜”你的目的,发生在英国足球先生贝克翰姆身上的悲剧就是明证。
自控——心理承受力:
现实地对待事物,不感情用事,接纳情感,将精力集中在当下的目标。我们需要的是:不去管那些除了直接促进我们考试发挥的因素以外的一切事情。最重要的是在考试中能够明确具体目标:处理好每一个题目,一题……一题……直至胜利。
心理承受力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接纳情感。有心理承受力的人才能在压力之下保持客观的态度。他不去管别人会怎么想,也不为过去或将来的所干扰;毫不计较周围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集中力量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他在逆境之中勇往直前。从根本上说,心理承受力就是现实地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能力并能够采取建设性行动的能力。
承受力有助于考试技艺的提高、有助于潜能发挥和成功。其要素在于自我控制,能够使得你正确估价形势、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局面的把握。从而决定采取适当的反应,克制冲动、有效应对恐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罪感。这样你就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就会从自己的最大利益出发有所作为。
与成功最为密切相关的品质是自我克制。自我克制就是以牺牲短期满足为代价来换取长期满足的实惠。它不是通过否认、转移、掩饰来应对危机、挫折、困苦,而是通过认识和接纳这些并把精力集中起来朝着长期目标迈进。自我克制并不包含自我保护,它在作出合理反应的同时能充分意识到威胁和诱惑。
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的人比实际能做到的人要多。这一差异是由自我克制能力的不同所造成的。承受力促使你摒弃抱怨,并从痛苦中获得力量,采取有效的、可操作的手段——并对所取得的有限的胜利感到满足。成功的人能够不顾当时的迫切需要、以前的失败、目前的挫折和预料中的损失,全力以赴地干他们应该干的事,承受力把他们同其他人区分开来。要保持这种状态,需要对自己采取积极的态度。
当你在攀爬到1000米的悬崖峭壁上时,你似乎感到自己失去控制,此时此刻,用手指紧紧抓住岩石才是致关重要的。如果我们除了照顾自己的安全以外,其他什么也不计较,那么我们就能成功。登山是最能体现人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不管你的经验或技术如何,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你就会安然无恙。但是,那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看待现实的人,在地面离他越来越远的时候,他的那种期望就会被无情地湮灭……。
心理咨询师分析自控力的机制,让每个来访者的自控力得到提升。